【听神经鞘瘤介绍】听神经鞘瘤(Acoustic Neuroma),又称为前庭神经鞘瘤(Vestibular Schwannoma),是一种起源于听神经(前庭耳蜗神经)的良性肿瘤。它通常生长在内耳与脑干之间的区域,属于神经鞘瘤的一种。虽然大多数听神经鞘瘤是良性的,但其位置特殊,可能对听力、平衡功能以及脑干造成影响。
听神经鞘瘤的发生率较低,但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病例被早期发现。该病多发于成年人,尤其是40-60岁之间,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听神经鞘瘤简介总结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听神经鞘瘤 |
英文名称 | Acoustic Neuroma / Vestibular Schwannoma |
发病部位 | 听神经(前庭耳蜗神经) |
肿瘤性质 | 良性(极少恶变) |
常见症状 | 听力下降、耳鸣、眩晕、平衡障碍、面部麻木等 |
诊断方法 | 磁共振成像(MRI)、听力测试、前庭功能检查 |
治疗方式 | 观察随访、手术切除、放射治疗 |
发病年龄 | 多见于40-60岁,女性略高 |
预后情况 | 多数预后良好,取决于肿瘤大小和治疗时机 |
听神经鞘瘤的主要症状
听神经鞘瘤的症状通常缓慢出现,初期可能不明显,但随着肿瘤增大,症状会逐渐加重。常见症状包括:
- 听力下降:通常是单侧,逐渐加重。
- 耳鸣:常伴随听力下降,表现为持续性嗡嗡声或响声。
- 眩晕:反复发作,可能伴有恶心、呕吐。
- 平衡障碍:走路不稳,容易摔倒。
- 面部感觉异常:部分患者会出现面部麻木或刺痛感。
- 头痛:少数情况下可能因肿瘤压迫脑组织而引发。
听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1. 磁共振成像(MRI):是最准确的诊断手段,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2. 听力测试:如纯音测听、言语识别测试等,用于评估听力损失程度。
3. 前庭功能检查:帮助判断是否因前庭神经受累导致眩晕。
4. 脑干诱发电位:用于评估听神经的功能状态。
治疗方式
1. 观察随访:适用于小肿瘤且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定期复查MRI和听力。
2. 手术治疗:适用于肿瘤较大、症状明显或有进行性听力下降的患者,手术目标为完全切除肿瘤并尽量保留听力和面神经功能。
3. 放射治疗:如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适用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控制肿瘤生长。
总结
听神经鞘瘤是一种相对少见但需要重视的良性肿瘤,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对于保护听力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长期随访。通过科学的诊断与合理的干预,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