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 ESS)是一种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起源于子宫内膜中的间质细胞。这种肿瘤通常生长缓慢,但具有一定的侵袭性和复发倾向,尤其在未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可能转移至其他器官。
ESS分为两种主要类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w-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 LG-ESS)和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igh-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 HG-ESS)。两者的生物学行为、治疗方法和预后存在显著差异。
以下是对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总结性介绍: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简介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
英文名称 |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 (ESS) |
分类 | 低度恶性(LG-ESS)、高度恶性(HG-ESS) |
发病部位 | 子宫内膜 |
发病率 | 罕见,占所有子宫恶性肿瘤的1%以下 |
好发年龄 | 多见于40-60岁女性 |
症状 | 不规则阴道出血、腹痛、不孕等 |
诊断方法 | 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如MRI、CT) |
治疗方法 | 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激素治疗或放化疗 |
预后 | 低度恶性者预后较好,高度恶性者较差 |
疾病特点
1. 生长缓慢
LG-ESS通常生长较慢,病程较长,部分患者可能多年无明显症状。
2. 激素依赖性
ESS与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部分病例对激素治疗敏感。
3. 易复发
即使手术切除彻底,仍有可能复发,尤其是HG-ESS。
4. 转移风险
可能转移到肺、肝、淋巴结等部位,需定期随访。
治疗方式
治疗方式 | 适用情况 | 说明 |
手术治疗 | 所有确诊患者 | 通常包括子宫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 |
激素治疗 | 对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 | 常用药物如他莫昔芬、孕激素类药物 |
放疗 | 高危患者或术后辅助治疗 | 可减少局部复发风险 |
化疗 | 高度恶性或晚期患者 | 常用药物如多柔比星、紫杉醇等 |
总结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是一种少见但需要重视的妇科肿瘤。早期发现、准确分型和个体化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患者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尤其是出现异常阴道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病例或治疗方案,请咨询专业妇科肿瘤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