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腹泻”是一个在每年秋冬季节高发的常见疾病,尤其多见于婴幼儿群体。虽然名字中带有“秋季”,但其发病高峰通常出现在10月至次年2月之间,因此也被称作“轮状病毒肠炎”。尽管如此,很多人仍然习惯性地将它称为“秋季腹泻”。
一、什么是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医学上通常指的是由轮状病毒(Rotavirus)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这种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或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而传播。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他们更容易受到感染。
二、秋季腹泻的症状
秋季腹泻的主要症状包括:
- 腹泻:大便呈水样,无黏液或脓血,次数频繁。
- 呕吐:部分患儿会出现反复呕吐。
- 发热:多数患儿伴有低热,少数可能出现高热。
- 脱水:由于频繁腹泻和呕吐,容易导致脱水,表现为口干、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等。
三、易感人群
秋季腹泻最常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尤其是没有接种过轮状病毒疫苗的儿童。此外,托儿所、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病毒容易传播,因此这些场所的孩子发病率较高。
四、如何预防秋季腹泻?
1. 接种疫苗:目前已有针对轮状病毒的口服疫苗,建议在婴儿6周龄时开始接种,按程序完成接种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2. 注意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保持玩具、餐具的清洁。
3. 避免交叉感染:家中如有患病儿童,应与其他孩子隔离,防止传染。
4.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增强免疫力,有助于抵御病毒感染。
五、秋季腹泻的治疗
秋季腹泻大多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为3-7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主要包括:
- 补液:防止脱水,可使用口服补液盐(ORS)。
- 饮食调整:继续母乳喂养或适当进食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高糖食物。
- 药物使用:不建议随意使用抗生素,除非合并细菌感染。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泻药或退烧药。
六、何时需要就医?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 持续高热不退
- 频繁呕吐、无法进食
- 明显脱水症状(如尿少、口干、精神萎靡)
- 大便带血或脓液
总结:秋季腹泻虽常见,但并非不可预防。家长应提高警惕,做好日常防护,一旦发现孩子有相关症状,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同时,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值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