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瘘管是什么病】肛门瘘管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主要发生在肛门周围。它是指肛门内或直肠末端与肛门皮肤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通常由肛周脓肿发展而来。这种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反复感染、疼痛和排便困难等问题。
一、
肛门瘘管是由于肛门腺体感染后形成脓肿,进而发展为慢性炎症,最终在肛门内外形成一条连接的管道。其常见症状包括肛门部位持续性疼痛、分泌物增多、局部红肿、排便不适等。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药物控制,早期发现和治疗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肛门瘘管是肛门内或直肠末端与肛门皮肤之间的异常通道,多由肛周脓肿发展而来。 |
病因 | 多因肛门腺体感染引起,常见于免疫力低下、长期便秘、腹泻或肛裂患者。 |
症状 | 肛门持续疼痛、分泌物增多、局部红肿、排便困难、反复感染等。 |
诊断方法 | 医生通过肛门指诊、超声检查、MRI 或造影等方式进行确诊。 |
治疗方法 | 主要为手术(如瘘管切开术、挂线疗法等),辅以抗生素和局部护理。 |
预防措施 | 保持大便通畅、注意肛门卫生、及时治疗肛裂或痔疮等。 |
预后情况 | 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可痊愈,但若不及时处理易复发或引发严重并发症。 |
温馨提示:若出现肛门不适或疑似症状,建议尽早到正规医院肛肠科就诊,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