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感染介绍】医院内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简称HAI),也称为院内感染或医疗相关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或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染。这种感染通常不是入院时已存在的,也不是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而是在医疗机构中发生的。医院内感染是全球医疗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还可能增加医疗费用和死亡风险。
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患者自身免疫力、医疗操作的规范性、医院环境的清洁程度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等。为了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医疗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和管理措施,如加强手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定期消毒和监测感染数据等。
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感染类型 | 定义 | 常见发生部位 | 传播途径 | 预防措施 |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 在住院48小时后发生的肺部感染 | 肺部 | 空气传播、接触传播 | 保持病房通风、避免不必要的插管 |
泌尿道感染(UTI) | 由导尿管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 | 尿道、膀胱 | 接触传播 | 减少导尿管使用时间、严格无菌操作 |
手术部位感染(SSI) | 手术后伤口或手术区域的感染 | 手术切口 | 接触传播、空气传播 | 术前皮肤准备、术后伤口护理 |
血流感染(BSI) | 通过静脉导管或其他途径进入血液的感染 | 血液 | 接触传播 | 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导管 |
胃肠道感染 | 由病原体引起的胃肠道疾病 | 胃、肠 | 接触传播、食物/水源传播 | 加强食品卫生、隔离患者 |
医院内感染的影响
医院内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治疗难度,还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引发死亡。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医院内感染还会带来更高的医疗成本和法律风险。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已成为现代医疗体系中的重要任务。
医院内感染的防控策略
1. 加强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必须严格执行手部清洁。
2.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3. 环境清洁与消毒:对病房、医疗器械和公共区域进行定期消毒。
4. 患者隔离管理:对疑似或确诊感染者进行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5. 培训与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