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病性荨麻疹】血清病性荨麻疹是一种与免疫反应相关的皮肤疾病,通常由外源性抗原(如药物、疫苗或动物血清)引发,导致机体产生过敏反应。该病属于荨麻疹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典型的风团样皮损和全身症状,常见于接受某些治疗后的患者。
一、概述
项目 | 内容 |
疾病名称 | 血清病性荨麻疹 |
病因 | 外源性抗原(如药物、疫苗、动物血清等)引起的免疫反应 |
发病机制 | 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激活补体系统,引发炎症反应 |
常见诱因 | 青霉素、链霉素、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疫苗等 |
发病时间 | 接触抗原后1-2周内出现症状 |
主要表现 | 风团样皮疹、瘙痒、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 |
二、临床表现
血清病性荨麻疹的典型症状包括:
- 皮肤表现:红斑、风团、瘙痒,常呈对称分布;
- 全身症状:发热、乏力、关节痛、淋巴结肿大;
- 其他:部分患者可出现肝脾肿大、白细胞增多等。
三、诊断要点
诊断依据 | 说明 |
病史 | 有近期接触抗原(如药物、疫苗)的病史 |
临床表现 | 典型的风团样皮疹及全身症状 |
实验室检查 | 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补体水平下降 |
排除其他疾病 | 需与其他类型的荨麻疹、过敏反应等鉴别 |
四、治疗原则
治疗措施 | 说明 |
停用可疑致敏药物 | 首要措施,避免进一步刺激 |
抗组胺药 | 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缓解瘙痒和皮疹 |
糖皮质激素 | 用于严重病例,控制炎症反应 |
对症支持治疗 | 如退热、止痛、补液等 |
五、预后与预防
- 预后:多数患者在停用致敏原并给予适当治疗后,症状可在数天至数周内缓解;
- 预防:避免再次接触已知致敏原,使用药物前应进行过敏试验,尤其是动物血清类制剂。
总结:血清病性荨麻疹是一种由免疫反应引发的皮肤疾病,常见于接触特定抗原后。其临床表现多样,需结合病史、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及时识别并避免致敏原是关键,合理用药可有效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