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预防针时间表】为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及时接种疫苗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预防针不仅能有效预防多种传染病,还能增强婴儿的免疫力。以下是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和常见接种流程整理的新生儿预防针时间表,供家长参考。
一、总结说明
新生儿出生后,通常在医院就会接受第一针乙肝疫苗(0月龄)。之后,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宝宝需要在不同年龄段接种多种疫苗,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乙脑疫苗等。这些疫苗的接种时间和间隔都有明确的规定,家长应按照医生建议按时带宝宝接种,以确保最佳的免疫效果。
二、新生儿预防针时间表(常规接种)
接种年龄 | 疫苗名称 | 接种部位 | 备注 |
出生时 | 乙肝疫苗(第1针) | 上臂三角肌 | 常与卡介苗同时接种 |
出生时 | 卡介苗 | 左上臂 | 预防结核病 |
1月龄 | 乙肝疫苗(第2针) | 上臂三角肌 | 与第1针间隔≥28天 |
2月龄 | 脊髓灰质炎疫苗(OPV) | 口服 | 或注射用IPV(视情况而定) |
2月龄 | 百白破疫苗(第1针) | 大腿前外侧 | 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
3月龄 | 脊髓灰质炎疫苗(第2针) | 口服 | 与第1针间隔≥4周 |
3月龄 | 百白破疫苗(第2针) | 大腿前外侧 | 与第1针间隔≥4周 |
4月龄 | 脊髓灰质炎疫苗(第3针) | 口服 | 与第2针间隔≥4周 |
4月龄 | 百白破疫苗(第3针) | 大腿前外侧 | 与第2针间隔≥4周 |
5月龄 | 麻风疫苗(第1针) | 上臂三角肌 | 预防麻疹和风疹 |
6月龄 | 乙肝疫苗(第3针) | 上臂三角肌 | 与第2针间隔≥28天 |
6月龄 | 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1针) | 上臂三角肌 | 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8月龄 | 麻风疫苗(第2针) | 上臂三角肌 | 与第1针间隔≥28天 |
8月龄 | 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针) | 上臂三角肌 | 预防乙型脑炎 |
1岁 | 甲肝疫苗(第1针) | 上臂三角肌 | 分为灭活和减毒两种 |
1岁 | 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针) | 上臂三角肌 | 与第1针间隔≥3个月 |
1.5岁 | 百白破疫苗(加强针) | 大腿前外侧 | 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
1.5岁 | 麻腮风疫苗(第1针) | 上臂三角肌 | 预防麻疹、腮腺炎、风疹 |
2岁 | 乙脑减毒活疫苗(第2针) | 上臂三角肌 | 与第1针间隔≥1年 |
2岁 | 甲肝疫苗(第2针) | 上臂三角肌 | 与第1针间隔≥6个月 |
3岁 | 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3针) | 上臂三角肌 | 与第2针间隔≥1年 |
4岁 | 脊髓灰质炎疫苗(加强针) | 口服 | 与第3针间隔≥1年 |
6岁 | 百白破疫苗(加强针) | 大腿前外侧 | 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
6岁 | 麻腮风疫苗(第2针) | 上臂三角肌 | 与第1针间隔≥1年 |
三、注意事项
- 每次接种前应向医生说明宝宝的健康状况,如有发热、感冒等症状,应暂缓接种。
- 接种后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有不良反应,如局部红肿、低热等,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 若因故错过接种时间,应及时补种,避免影响免疫效果。
通过科学合理的接种计划,可以有效保护宝宝免受多种传染病的侵害。家长应密切关注接种时间,配合医生完成所有疫苗接种,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