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小儿先天性巨结肠(Congenital Megacolon),又称希氏综合征(Hirschsprung's Disease),是一种由于肠道神经节细胞缺失导致的先天性肠道功能障碍性疾病。该病主要影响结肠,尤其是直肠和乙状结肠区域,导致肠腔狭窄、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从而引发便秘、腹胀等症状。
一、概述
项目 | 内容 |
疾病名称 |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 |
病因 | 肠道神经节细胞发育异常或缺失 |
发病率 | 约1/5000活产婴儿 |
发病年龄 | 出生后即出现症状,部分患儿在儿童期才被发现 |
常见症状 | 新生儿期:胎便排出延迟、呕吐、腹胀;儿童期:慢性便秘、腹胀、营养不良等 |
诊断方法 | 肛门指诊、X线检查、直肠活检、影像学检查等 |
治疗方式 | 手术治疗为主(如Soave手术、Duhamel手术等) |
预后 | 及时治疗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嵴细胞未能正常迁移到肠管的某些部位,特别是直肠和乙状结肠区域,导致这些部位缺乏正常的神经节细胞。这种神经节细胞的缺失使得肠道失去正常的蠕动能力,造成肠腔狭窄,进而引起粪便淤积和梗阻。
三、临床表现
症状类型 | 具体表现 |
新生儿期 | 胎便排出延迟(出生后48小时内未排便)、呕吐、腹胀、肠鸣音减弱 |
婴幼儿期 | 持续性便秘、腹胀、体重不增、肛门指诊触及“空”感 |
儿童期 | 慢性便秘、大便失禁、反复肠梗阻、营养不良 |
四、诊断方法
方法 | 描述 |
肛门指诊 | 可触到直肠末端空虚,提示可能为巨结肠 |
X线检查 | 腹部平片可见肠胀气、气液平面 |
直肠活检 | 确定是否有神经节细胞缺失,是确诊金标准 |
影像学检查 | 如超声、MRI等辅助判断病变范围 |
五、治疗方法
治疗方式 | 说明 |
手术治疗 | 是主要治疗方法,目的是切除无神经节细胞的肠段,恢复肠道通畅 |
Soave手术 | 切除病变肠段,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 |
Duhamel手术 | 适用于较复杂病例,术后并发症较少 |
保守治疗 | 仅用于术前准备或无法手术的患者,如灌肠、药物通便等 |
六、预后与注意事项
大多数患儿经过及时手术治疗后,能够恢复正常排便功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术后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肠炎、肛门狭窄、大便失禁等,需定期随访和康复训练。
此外,家长应关注孩子的饮食结构、排便习惯,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护理和干预。
总结: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疾病,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患儿的健康至关重要。通过综合评估、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多数患儿可以拥有正常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