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狂犬免疫球蛋白】狂犬免疫球蛋白(Rabies Immunoglobulin,简称RIG)是一种用于预防狂犬病的生物制剂,主要在被疑似或确诊感染狂犬病的动物咬伤后使用。它能够提供即时的被动免疫保护,为机体争取时间启动自身的主动免疫反应。
一、
狂犬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含有高浓度抗狂犬病毒抗体的血液制品,通常从经过疫苗接种的人群中提取。它主要用于暴露后预防(PEP),尤其是在被疑似或确诊为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可迅速中和病毒,防止其扩散至神经系统。
与狂犬疫苗不同,狂犬免疫球蛋白不提供长期免疫,而是作为紧急治疗手段,在疫苗尚未起效前提供保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狂犬免疫球蛋白应尽早注射,并且应与狂犬疫苗同时使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狂犬免疫球蛋白 |
英文名称 | Rabies Immunoglobulin (RIG) |
作用机制 | 提供被动免疫,直接中和狂犬病毒 |
来源 | 人血浆(经疫苗接种者)或马血清(动物源性) |
适用情况 | 被疑似或确诊狂犬病动物咬伤/抓伤后 |
使用时机 | 尽早注射,最好在暴露后24小时内 |
是否需要与疫苗同时使用 | 是,作为暴露后预防的一部分 |
是否提供长期免疫 | 否,仅提供短期保护 |
常见类型 | 人源性(HRIG)或马源性(ERIG) |
副作用 | 局部红肿、过敏反应等,但发生率较低 |
三、注意事项
- 使用前需进行过敏试验,尤其是使用马源性免疫球蛋白时。
- 若伤口较深或位于头部、面部等部位,应优先考虑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
- 接种后仍需按照计划完成全程狂犬疫苗接种。
通过合理使用狂犬免疫球蛋白,可以显著降低狂犬病的发生风险,是暴露后预防中的重要环节。在面对可能感染狂犬病的风险时,及时就医并遵循专业指导是保障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