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胆汁淤积症表现】妊娠期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是一种在妊娠中晚期常见的肝脏功能异常疾病,主要表现为胆汁酸代谢紊乱。该病虽然不会对孕妇造成严重伤害,但可能增加早产、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的风险。因此,了解其临床表现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一、常见临床表现总结
症状/体征 | 描述 |
皮肤瘙痒 | 最常见且最早出现的症状,通常从手掌和脚掌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夜间加重。 |
黄疸 | 部分患者会出现轻度黄疸,表现为巩膜或皮肤发黄,多在瘙痒之后出现。 |
胆汁酸升高 | 血液检查可发现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显著升高,是诊断ICP的重要指标。 |
肝功能异常 | 转氨酶(ALT、AST)可能轻度升高,但一般不严重。 |
胎儿异常 | 可能出现胎动减少、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少等,需通过B超监测胎儿情况。 |
早产风险增加 | ICP患者发生早产的概率较高,尤其是胆汁酸水平越高,风险越大。 |
二、其他相关表现
- 情绪变化:由于瘙痒影响睡眠,部分孕妇可能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问题。
- 尿色加深: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尿液颜色变深,提示胆红素排泄异常。
- 粪便颜色变浅: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大便颜色变浅,提示胆汁排泄受阻。
三、注意事项
- 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尤其是孕晚期。
- 症状个体差异较大,有些患者仅有轻微瘙痒,而有些则伴随明显黄疸。
- 一旦确诊,应密切监测胎儿发育及胆汁酸水平,必要时进行药物干预或提前分娩。
四、总结
妊娠期胆汁淤积症虽非危及生命的疾病,但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早期识别与合理管理对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若出现持续性瘙痒或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干预和有效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