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高血压”这个词,但很多人对它了解并不深入。高血压不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还可能引发多种严重后果,甚至威胁生命。那么,到底什么是高血压?它又会对身体造成哪些危害呢?
一、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也称为“血压升高”,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持续过高的状态。正常成年人的血压范围通常为收缩压(高压)在90-120毫米汞柱(mmHg),舒张压(低压)在60-80 mmHg之间。当收缩压超过140 mmHg或舒张压超过90 mmHg时,就被认为是高血压。
高血压分为两种类型: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占所有病例的90%以上,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而继发性高血压则由其他疾病引起,如肾脏疾病、内分泌失调等。
二、高血压的危害有哪些?
高血压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它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但长期存在却会对全身多个系统造成损害。
1. 心脏负担加重
高血压会导致心脏需要更努力地泵血,从而增加心脏的负荷。长期下来,心脏肌肉会增厚,心室扩大,最终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问题。
2. 血管损伤
持续的高压力会使血管壁逐渐受损,导致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增加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3. 脑部供血异常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当大脑的血管因长期高压而破裂或堵塞时,就会引发中风,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4. 肾脏功能下降
肾脏是调节血压的重要器官之一。高血压会损害肾小球,影响其过滤功能,最终可能导致慢性肾病,甚至肾功能衰竭。
5. 视力受损
高血压可导致视网膜血管病变,影响视力,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失明。
6. 其他影响
高血压还可能引发头痛、眩晕、胸闷、耳鸣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此外,它还会增加患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三、如何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虽然高血压难以完全避免,但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情:
- 合理饮食:减少盐分摄入,多吃蔬菜水果,控制油脂和糖分。
- 规律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
- 保持健康体重:BMI控制在18.5-24之间。
-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都会对血压产生不良影响。
- 定期监测血压:尤其是有家族史或高风险人群,应定期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结语
高血压虽然常见,但绝不能掉以轻心。了解它的成因和危害,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如果你或家人有高血压的迹象,请务必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指导和治疗。只有科学管理,才能远离“沉默的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