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转移瘤CT表现】肝转移瘤是指原发于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肝脏的情况。在临床上,肝转移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因其来源多样,表现也较为复杂。以下是对肝转移瘤CT表现的总结与归纳。
一、CT表现总结
肝转移瘤在CT影像上通常表现为多发性低密度病灶,边界不清,增强扫描时呈“快进慢出”或“无明显强化”的特点。部分病例可伴有肝内胆管扩张、门静脉癌栓等间接征象。不同来源的转移瘤在CT上可能呈现不同的形态和分布特点。
二、肝转移瘤CT表现对比表
项目 | 表现特征 |
部位 | 多位于肝右叶,也可分布于全肝 |
数目 | 多发,常为2~10个以上,少数为单发 |
形态 | 圆形或类圆形,边缘不规则,部分可见假包膜 |
大小 | 多数为1~3cm,部分可较大(>5cm) |
密度 | 平扫呈低密度,CT值低于正常肝组织(约30~50 HU) |
增强扫描 | 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或延迟期强化不明显,呈“快进慢出”或“无强化” |
边缘 | 边界不清,部分病灶周围可见水肿带 |
钙化 | 少见,偶见钙化灶 |
囊变坏死 | 常见,中心可出现液化或坏死区 |
胆管扩张 | 可伴发胆管扩张,提示肿瘤侵犯胆管 |
门静脉癌栓 | 部分病例可发现门静脉内有充盈缺损或血栓形成 |
肝外表现 | 可见原发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如肺部、腹腔等部位的转移灶 |
三、注意事项
1. 肝转移瘤的CT表现缺乏特异性,需结合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结果综合判断。
2. 对于疑似病例,建议行增强CT或MRI进一步评估。
3. 若患者有明确的消化道、乳腺、肺癌等病史,应高度警惕肝转移的可能。
综上所述,肝转移瘤在CT影像上具有一定的典型表现,但仍需结合多种影像手段和临床资料进行鉴别诊断。早期发现和准确判断对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