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取胆总管结石是怎么取的】ERCP(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是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胆道和胰腺疾病的微创技术,常用于取出胆总管结石。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胆总管结石治疗的首选方式之一。
以下是关于“ERCP取胆总管结石是怎么取的”的总结
一、ERCP取胆总管结石的基本原理
ERCP是通过口腔进入胃肠道,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导管,注入造影剂后进行X线成像,从而明确胆总管结石的位置和大小。随后,医生会使用各种内镜器械,如球囊、碎石器、取石篮等,将结石取出或粉碎后取出。
二、操作步骤简要总结
步骤 | 操作内容 | 目的 |
1 | 患者麻醉并置入内镜 | 确保患者舒适,便于操作 |
2 | 经口进入胃、十二指肠 | 寻找胆总管开口(十二指肠乳头) |
3 | 插入导管并注入造影剂 | 显示胆总管及结石位置 |
4 | 通过内镜进行胆管造影 | 明确结石类型与位置 |
5 | 使用取石工具取出结石 | 清除胆总管内的结石 |
6 | 必要时进行碎石处理 | 处理较大或坚硬的结石 |
7 | 术后观察与恢复 | 确保无并发症并评估效果 |
三、常见取石工具介绍
工具名称 | 功能 | 适用情况 |
取石篮 | 用于抓取较小结石 | 常规取石 |
球囊导管 | 用于扩张胆管或辅助取石 | 防止结石卡顿 |
碎石器 | 将大块结石粉碎 | 适用于较大或嵌顿结石 |
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刀 | 扩张胆管开口 | 提高取石成功率 |
四、术后注意事项
- 术后需禁食一段时间,待肠道功能恢复;
- 观察是否有腹痛、发热、黄疸等异常症状;
- 遵医嘱服药,预防感染;
- 定期复查,确保胆管通畅。
五、优势与风险
优势 | 风险 |
创伤小、恢复快 | 有穿孔、出血、感染等可能 |
不需要开刀 | 术后可能出现胰腺炎 |
可同时进行诊断与治疗 | 部分患者对麻醉不耐受 |
通过上述流程,ERCP能够有效、安全地取出胆总管结石,为患者提供了一种高效且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