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肝硬化腹水】乙肝肝硬化腹水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至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肝脏功能受损、门静脉高压及腹腔内液体积聚。该病症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感染、肝性脑病等,需及时诊断与治疗。
一、疾病概述
项目 | 内容 |
疾病名称 | 乙肝肝硬化腹水 |
病因 | 慢性乙型肝炎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导致肝细胞损伤、纤维化、肝硬化,最终引发门静脉高压和腹水形成 |
发病机制 | 肝脏结构破坏 → 门静脉压力升高 → 淋巴液渗出增加 → 血浆蛋白减少 → 水钠潴留 → 腹水形成 |
常见症状 | 腹部膨隆、下肢水肿、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腹痛等 |
并发症 |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 |
二、诊断方法
诊断方式 | 说明 |
体格检查 | 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 |
腹水穿刺 | 确认腹水性质(渗出液或漏出液) |
影像学检查 | 腹部B超、CT或MRI评估肝脏形态及腹水情况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肝功能、血清白蛋白、凝血功能、HBV DNA等 |
肝活检 | 确定肝硬化的程度和病因 |
三、治疗方法
治疗类别 | 具体措施 |
对症治疗 | 利尿剂(如呋塞米、螺内酯)、限盐饮食、补充白蛋白 |
抗病毒治疗 | 长期使用核苷类似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
腹水处理 | 腹腔穿刺放液、腹水回输、TIP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
并发症处理 | 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预防肝性脑病 |
营养支持 | 高蛋白、低脂饮食,必要时静脉营养支持 |
四、预后与注意事项
项目 | 内容 |
预后 | 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但一旦出现腹水,预后较差 |
生活管理 | 戒酒、避免肝毒性药物、定期复查肝功能、监测腹水变化 |
心理支持 | 长期患病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需心理疏导与家庭支持 |
五、总结
乙肝肝硬化腹水是乙肝患者进入晚期的重要标志,其发生与发展与肝功能的持续损害密切相关。通过科学的抗病毒治疗、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以及及时的并发症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延长寿命。对于此类患者,应加强随访与多学科协作治疗,以提高整体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