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口角炎】外伤性口角炎是一种由于物理性刺激或损伤导致的口角部位炎症,常见于口腔黏膜受损后,因细菌感染或局部防御机制被破坏而引发。该病多发于唇部边缘,表现为红肿、疼痛、糜烂甚至结痂等症状,影响患者的进食和日常交流。
一、概述
项目 | 内容 |
疾病名称 | 外伤性口角炎 |
病因 | 口角受到机械性损伤、摩擦、咬伤、佩戴义齿不当等 |
发病部位 | 口角(上下唇交界处) |
主要症状 | 红肿、疼痛、糜烂、结痂、渗液 |
常见诱因 | 咬唇、舔唇、佩戴不合适的假牙、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等 |
治疗原则 | 清洁创面、抗感染、促进愈合、避免进一步刺激 |
二、病因与诱因
1. 物理性损伤:如频繁咬唇、撕扯唇部皮肤、使用过硬的牙刷等。
2. 义齿不合适:长期佩戴不贴合的义齿,导致口角反复摩擦。
3. 不良习惯:如经常舔嘴唇、咬唇、张口呼吸等。
4. 营养缺乏:维生素B族、铁、锌等营养素不足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5. 免疫功能下降:如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患者更易发生此类炎症。
三、临床表现
症状 | 描述 |
红肿 | 口角部位皮肤发红、肿胀 |
疼痛 | 病变区域有明显灼热或刺痛感 |
糜烂 | 表皮破损,露出深层组织 |
结痂 | 炎症后期形成黄色或灰白色痂皮 |
渗液 | 严重时有液体渗出,易继发感染 |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 诊断依据:根据病史、体征及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 辅助检查:必要时可进行细菌培养或真菌检查,排除其他类型口角炎(如念珠菌性口角炎)。
- 鉴别诊断:
- 念珠菌性口角炎:常伴有白色斑块、瘙痒。
-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多为水疱样病变,常伴随发热。
- 接触性皮炎:与过敏物质接触后出现红斑、瘙痒。
五、治疗与护理
治疗方式 | 说明 |
局部清洁 | 使用生理盐水或温和的抗菌漱口水清洁患处 |
抗感染药物 | 如有感染可使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 |
保湿修复 | 使用凡士林或专用唇膏保持湿润,促进愈合 |
避免刺激 | 不要舔唇、咬唇,避免辛辣食物 |
营养支持 | 补充维生素B族、铁剂等,增强身体抵抗力 |
义齿调整 | 如由义齿引起,应重新制作或调整义齿 |
六、预防措施
-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避免口角反复摩擦。
- 减少不良习惯,如咬唇、舔唇。
- 保持均衡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
- 定期检查义齿,确保其舒适贴合。
- 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慢性病的影响。
总结:外伤性口角炎虽非严重疾病,但若处理不当易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及时识别病因、合理治疗并加强日常护理是关键。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护口角部位,避免不必要的刺激,以降低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