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问答 >

视网膜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作者:日梦白

视网膜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简称RB)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恶性眼内肿瘤,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早期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在RB的诊断、分期和治疗评估中起着关键作用。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眼底照相、超声检查、CT扫描、MRI以及荧光素血管造影等。以下是对RB影像学表现的总结与对比。

一、影像学表现总结

1. 眼底照相

- 可见视网膜上的肿块,呈灰白色或黄白色。

- 肿块边缘不规则,常伴有钙化点。

- 常见视乳头水肿或视网膜脱离。

2. 超声检查(B超)

- 显示为高回声团块,边界清晰。

- 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能有钙化点回声。

- 部分病例可显示视网膜脱离。

3. CT扫描

- 显示眼球内高密度肿块,常伴钙化。

- 可观察到眶内扩散情况。

- 对于判断是否侵犯邻近结构具有较高价值。

4. MRI检查

- 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

- 肿块边界清楚,增强后明显强化。

-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有助于判断肿瘤范围及脑转移。

5. 荧光素血管造影(FA)

- 显示肿瘤区域血管增生、渗漏。

- 有助于区分良性病变与恶性肿瘤。

二、影像学表现对比表

影像学方法 主要表现 优势 局限性
眼底照相 灰白色肿块、钙化点、视网膜脱离 直观、简便、无创 无法评估深层结构
B超 高回声团块、钙化点、视网膜脱离 快速、无辐射、适合儿童 分辨率较低,不能明确肿瘤性质
CT 高密度肿块、钙化、眶内扩展 显示钙化能力强,评估骨质破坏 有辐射,不适合频繁检查
MRI T1低、T2高信号,增强明显,边界清晰 软组织分辨率高,评估肿瘤范围 检查时间长,费用较高
FA 血管增生、渗漏、异常染色 助于鉴别良恶性病变 需要注射药物,有一定风险

三、总结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多样,不同检查方法各有侧重。临床实践中,通常采用多种影像技术联合应用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早期发现和精准评估对制定治疗方案、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手段,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