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尿怎么回事】“少尿”是临床中常见的症状,指24小时内尿量明显减少。正常成人每日尿量一般在1000~2000毫升之间,若低于400毫升/天,则称为少尿。少尿可能提示身体某些系统或器官的功能异常,需引起重视。
一、少尿的常见原因总结
原因分类 | 具体病因 | 简要说明 |
肾前性因素 | 血容量不足、心功能不全、休克等 | 由于肾脏供血不足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
肾性因素 | 急性肾损伤、慢性肾病、肾小球肾炎等 | 肾脏本身结构或功能受损 |
肾后性因素 | 尿路梗阻(如前列腺增生、肿瘤、结石) | 尿液排出受阻,导致尿量减少 |
其他因素 | 药物影响(如利尿剂使用不当)、脱水、发热等 | 非肾脏本身的直接病变 |
二、少尿的常见表现
- 尿量显著减少
- 尿色深、尿液浓缩
- 可能伴随水肿、乏力、恶心等症状
- 严重时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
三、少尿的诊断方法
1. 病史询问:了解是否有脱水、药物使用、基础疾病等。
2. 体格检查:观察有无水肿、血压变化等。
3.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肾功能(肌酐、尿素氮)
- 尿常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
4. 影像学检查:
- 超声检查肾脏及泌尿系统
- 必要时行CT或MRI
5. 必要时进行肾活检
四、少尿的处理与治疗
情况类型 | 处理方式 |
肾前性少尿 | 补充液体、纠正低血压、改善心功能 |
肾性少尿 | 根据病因治疗,如控制感染、停用肾毒性药物 |
肾后性少尿 | 解除梗阻,如手术或放置导尿管 |
其他因素 | 调整用药、补液、对症支持治疗 |
五、何时应就医?
若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 尿量持续减少,超过24小时
- 伴有明显水肿、胸闷、呼吸困难
- 出现意识模糊、剧烈头痛、呕吐
- 有慢性肾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
六、预防措施
-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 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 定期体检,关注肾功能指标
总之,“少尿”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潜在健康问题的表现。及时发现并查明原因,有助于早期干预和有效治疗。如有疑虑,建议尽早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