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柏用法用量】石上柏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湿热黄疸等症状。在使用时,需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合理掌握剂量与用法,以确保安全有效。
以下是对石上柏用法用量的总结:
一、石上柏的基本信息
项目 | 内容 |
拉丁学名 | Saxifraga stolonifera |
性味 | 苦、辛,微寒 |
归经 | 肺、肝、肾经 |
功效 |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凉血止血 |
主治 | 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湿热黄疸、便血、尿血等 |
二、石上柏的常用用法与用量
用法 | 用量(成人) | 说明 |
煎服 | 10~15克 | 通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煎煮时间约15~20分钟 |
外敷 | 适量 | 可研末调敷患处,用于外伤出血或皮肤炎症 |
泡茶 | 5~10克 | 适合轻症调理,不宜长期大量饮用 |
酒浸 | 30~50克/瓶 | 适用于风湿痹痛,每日服用10~20毫升 |
三、注意事项
1. 孕妇慎用:石上柏性寒,孕妇应避免长期或大剂量使用。
2. 脾胃虚寒者忌用:该药可能加重寒湿症状,如腹泻、胃痛等。
3. 过敏反应:极少数人可能对石上柏过敏,出现皮疹、瘙痒等,应立即停用。
4. 遵医嘱使用:特别是慢性病患者或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者,应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四、总结
石上柏作为一味常用的中草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其使用必须遵循科学规范。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都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病情合理掌握剂量,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并避免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