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肾炎,也称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一种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相关的疾病,主要影响肾脏。它属于一种继发于过敏性紫癜(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HSP)的肾脏病变,是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肾脏疾病。
过敏性紫癜本身是一种以小血管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以及肾脏损害等症状。其中,肾脏受累是最为严重且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当过敏性紫癜引发肾脏损伤时,就被称为过敏性紫癜肾炎。
该病的发生机制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在过敏性紫癜患者体内,由于某些感染或过敏原的刺激,机体产生大量免疫球蛋白IgA,并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复合物沉积在肾脏的小血管壁上,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肾小球损伤,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
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血尿、蛋白尿、水肿以及高血压等。部分患者可能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尿液异常。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肾功能下降,严重者甚至会进展为慢性肾衰竭。
诊断该病通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肾脏活检。尿常规检查可发现红细胞和蛋白质;血液检查可能提示肾功能异常;而肾脏活检则是确诊的关键手段,能够明确肾组织的病理变化。
治疗方面,过敏性紫癜肾炎的处理需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治疗。轻症患者可能只需要对症支持治疗,如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等;而重症患者则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来控制炎症反应。此外,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疾病的恢复和预防复发。
总的来说,过敏性紫癜肾炎是一种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的肾脏疾病,虽然多数患者预后较好,但仍有部分人可能面临长期的肾脏问题。因此,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