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天竺黄是什么】天竺黄,又称“竹黄”或“天竺笋”,是一种传统中药材,来源于禾本科植物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或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等竹类植物的茎部内部自然形成的黄色结晶物质。其性味甘、淡,性寒,归心、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镇惊安神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高热神昏、惊风抽搐、吐血、衄血等症状。
一、天竺黄的基本信息总结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 | 天竺黄 |
别名 | 竹黄、天竺笋 |
拉丁学名 | Phyllostachys nigra 或 Bambusa textilis 的茎部结晶物 |
性味 | 甘、淡,性寒 |
归经 | 心、肝经 |
功效 |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镇惊安神 |
主治 | 高热神昏、惊风抽搐、吐血、衄血等 |
用法 | 煎服、研末冲服 |
使用注意 | 虚寒者慎用 |
二、天竺黄的来源与采集
天竺黄主要生长在南方地区,如四川、云南、广西等地。通常在竹子成熟后,于秋季或冬季采收其茎部,去除外皮后,取出内部的黄色结晶体,晒干或烘干后入药。
三、天竺黄的药理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天竺黄含有多种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及微量元素,具有以下药理作用:
- 抗炎作用: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伤。
- 镇静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效果,有助于缓解惊风、抽搐。
- 止血作用:能促进凝血,减少出血。
- 抗菌作用:对某些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四、天竺黄的临床应用
1. 高热神昏:常用于温热病中高热不退、神志不清的情况,多与石膏、知母等配伍使用。
2. 惊风抽搐:适用于小儿高热惊风,常与钩藤、全蝎等同用。
3. 吐血、衄血: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鼻出血等,常配合生地、丹皮等药物。
4. 其他用途:部分民间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疮疡肿毒等。
五、注意事项
- 天竺黄性寒,脾胃虚寒者不宜长期服用。
- 孕妇及体质虚弱者应慎用。
- 使用前建议咨询中医师,根据个人体质进行辨证施治。
综上所述,天竺黄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在中医临床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清热、镇惊、止血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但使用时需注意适应症和禁忌,以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