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手术是怎么做的】支架手术是一种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的常见心脏介入手术。通过在病变部位放置一个金属支架,帮助保持血管通畅,改善心脏供血,从而缓解心绞痛、预防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一、支架手术的基本流程总结
步骤 | 内容说明 |
1.术前准备 | 患者需进行心电图、血液检查及影像学评估,确认是否适合手术;医生会与患者沟通手术风险和预期效果。 |
2.局部麻醉 | 在腹股沟或手腕处进行局部麻醉,通常使用颈动脉或桡动脉作为穿刺点。 |
3.导管插入 | 医生将一根细长的导管插入血管,并引导至心脏冠状动脉病变部位。 |
4.导丝通过 | 使用导丝穿过狭窄或堵塞的血管段,为后续支架放置做准备。 |
5.球囊扩张 | 将带有球囊的导管送至病变部位,扩张球囊以撑开血管,使支架能够顺利展开。 |
6.支架植入 | 在扩张后的血管位置释放支架,支架会固定在血管壁上,保持血管通畅。 |
7.术后观察 | 手术完成后,患者需在医院观察数小时至一天,确保无异常反应。 |
8.恢复与随访 | 患者需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并定期复查,监测支架状态和心脏功能。 |
二、支架手术的适应症
- 稳定型心绞痛
- 不稳定型心绞痛
- 急性心肌梗死(需紧急手术)
-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严重狭窄(通常超过70%)
三、手术风险与注意事项
虽然支架手术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但仍存在一定风险,包括:
- 出血或血肿(穿刺部位)
- 血管损伤或穿孔
- 支架内再狭窄
- 血栓形成(需长期服用抗凝药)
- 过敏反应(对造影剂或支架材料)
因此,术后必须严格按照医生指导服药,并定期复查。
四、总结
支架手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微创方式恢复心脏供血,提高生活质量。尽管手术过程较为复杂,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其成功率和安全性已显著提高。患者应充分了解手术流程、风险和术后管理,积极配合治疗,才能获得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