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积水名词解释】肾积水,医学上称为“肾盂积水”或“肾积水症”,是指由于尿液在肾脏内积聚,导致肾盂和肾盏扩张的一种病理状态。肾积水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于泌尿系统梗阻、先天性畸形或感染等。了解肾积水的基本概念、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
一、肾积水基本概念总结
肾积水是由于尿液排出受阻,导致肾盂和肾盏内的压力升高,进而引起肾脏结构改变的疾病。该病可发生在单侧或双侧肾脏,严重时可能导致肾功能受损。
二、肾积水相关知识汇总表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尿液在肾脏内积聚,导致肾盂和肾盏扩张的病理状态 |
常见名称 | 肾盂积水、肾积水症 |
主要病因 | 泌尿系统梗阻(如结石、肿瘤)、先天性异常、感染、神经源性膀胱等 |
发病部位 | 单侧或双侧肾脏 |
典型症状 | 腰部胀痛、血尿、尿频尿急、发热等 |
检查方法 | B超、CT、MRI、静脉肾盂造影(IVP)等 |
诊断标准 |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
治疗方式 | 解除梗阻(如手术、置管)、药物治疗、对症处理等 |
并发症 | 肾功能减退、慢性肾衰竭、感染等 |
预防措施 | 定期体检、及时治疗泌尿系统疾病、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
三、结语
肾积水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保护肾功能至关重要。通过定期体检和关注身体信号,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以上内容为原创整理,结合了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常见情况,力求通俗易懂,便于理解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