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药敏试验如何做】常规药敏试验是临床微生物学中用于评估细菌对不同抗生素敏感性的关键检测方法。通过该试验,可以指导医生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和治疗失败的风险。
以下是对常规药敏试验流程的总结,并附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表格。
一、常规药敏试验概述
常规药敏试验主要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或微量稀释法(MIC测定)。其中,纸片扩散法因其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是临床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方法。
试验的基本原理是:将含有特定抗生素的纸片贴在已接种了待测菌株的琼脂平板上,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观察抑菌圈的大小,判断细菌对该抗生素的敏感性。
二、常规药敏试验步骤总结
1. 菌株准备
- 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纯培养的菌落。
- 使用无菌生理盐水调整菌液浓度至0.5麦氏比浊标准(约1×10⁸ CFU/mL)。
2. 接种平板
- 使用无菌棉签将菌液均匀涂布于MHA(Mueller-Hinton Agar)平板表面。
- 确保平板表面干燥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3. 放置药敏纸片
- 将含有不同抗生素的纸片按标准间距(通常为15mm)放置于平板上。
- 每个纸片应使用无菌镊子夹取,避免污染。
4. 培养与观察
- 将平板置于35±2℃恒温箱中培养18-24小时。
- 观察并测量各纸片周围抑菌圈的直径。
5. 结果判读
- 根据CLSI(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或EUCAST(欧洲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委员会)标准判断敏感、中介或耐药。
6. 报告与解释
- 根据结果给出用药建议,如“敏感”表示可选用该抗生素,“耐药”则需换用其他药物。
三、常规药敏试验操作流程表
步骤 | 操作内容 | 注意事项 |
1 | 菌株准备 | 使用纯培养菌株,避免杂菌干扰 |
2 | 菌液浓度调整 | 必须达到0.5麦氏比浊标准 |
3 | 接种平板 | 均匀涂布,避免边缘堆积 |
4 | 放置药敏纸片 | 按标准间距放置,避免重叠 |
5 | 培养条件 | 温度控制在35±2℃,时间18-24小时 |
6 | 抑菌圈测量 | 使用游标卡尺或专用测量工具 |
7 | 结果判读 | 依据CLSI/EUCAST标准,不得主观判断 |
8 | 报告出具 | 明确标注“敏感”、“中介”或“耐药” |
四、常见问题与处理建议
- 抑菌圈不清晰:可能是菌液浓度过高或培养时间不足。
- 无抑菌圈:可能为耐药菌株或纸片失效。
- 多个抗生素无效:提示可能存在多重耐药菌,需进一步检测。
通过规范的常规药敏试验,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的针对性和成功率。实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执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