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免疫组化】肿瘤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是一种通过检测组织样本中特定抗原的表达情况,来辅助诊断和分型肿瘤的技术。该方法利用抗体与组织中的特定蛋白结合,再通过显色反应显示目标蛋白的位置和表达水平,从而为临床提供重要的病理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免疫组化不仅有助于明确肿瘤的来源、类型和分化程度,还能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例如,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可接受靶向治疗,而某些淋巴瘤的分型依赖于特定的免疫标志物。
以下是对常见肿瘤及其常用免疫组化标记的总结:
肿瘤类型 | 常用免疫组化标记 | 作用说明 |
乳腺癌 | ER、PR、HER2、Ki-67 | 用于确定激素受体状态及增殖活性 |
结直肠癌 | CK20、CDX2、CEA | 协助判断肿瘤起源及分化程度 |
肺癌 | TTF-1、Napsin A、CK5/6、P40 | 区分小细胞与非小细胞肺癌及亚型 |
淋巴瘤 | CD20、CD3、CD15、CD30、BCL-2 | 用于分类和鉴别不同类型的淋巴瘤 |
黑色素瘤 | S100、HMB-45、Melan-A、MITF | 辅助诊断黑色素瘤及与其他肿瘤鉴别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 Synaptophysin、Chromogranin A | 用于确认神经内分泌分化 |
子宫内膜癌 | PAX8、ER、PR、PTEN | 协助判断肿瘤类型及预后 |
脑胶质瘤 | GFAP、IDH1、Ki-67 | 用于分型及评估恶性程度 |
通过合理选择和组合免疫组化标记,可以提高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指导个体化治疗,并对预后进行更精准的评估。因此,免疫组化在现代病理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