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rvoisier征什么意思】Courvoisier征,又称“Courvoisier胆囊”或“Courvoisier现象”,是医学中用于描述一种特殊体征的术语,常见于胆道系统疾病中。该征象通常提示可能存在胆总管梗阻,尤其是由胆管癌或胆管结石引起的梗阻。
Courvoisier征是指在体检时发现胆囊肿大、无痛性,并且在右上腹可触及。这种体征多见于胆道系统肿瘤(如胆管癌)或胆管结石导致的胆总管梗阻。由于胆汁无法正常排出,胆囊会因胆汁积聚而肿大,但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疼痛感,这与常见的胆囊炎不同。因此,Courvoisier征是一个重要的临床线索,提示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Courvoisier征 / Courvoisier胆囊 / Courvoisier现象 |
定义 | 胆囊无痛性肿大,常提示胆总管梗阻 |
常见原因 | 胆管癌、胆管结石、胆管狭窄等 |
典型表现 | 右上腹可触及肿大的胆囊,无明显压痛 |
与一般胆囊炎的区别 | 一般胆囊炎有明显疼痛和压痛,Courvoisier征则无痛 |
临床意义 | 提示胆道梗阻,需进一步影像学或病理检查 |
诊断方法 | B超、CT、MRI、ERCP等 |
是否常见 | 相对少见,但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小结:
Courvoisier征是临床医生在体检中可能遇到的一种特殊体征,虽然不常见,但在判断胆道疾病时具有重要意义。若发现此类体征,应结合其他症状和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以明确病因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