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汉综合征是什么病】席汉综合征(Sheehan's Syndrome)是一种由于产后大出血导致垂体前叶缺血性坏死而引起的内分泌功能减退症。该病最早由英国医生Harold Sheehan在1937年提出,因此得名。它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出现严重出血的女性身上,尤其是产后大出血未及时处理的情况下。
一、
席汉综合征是由于产后大出血引起垂体前叶缺血坏死,进而导致多种激素分泌不足的一种疾病。患者常表现为月经紊乱、泌乳障碍、乏力、体重下降、性欲减退等症状。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激素替代为主,需长期管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席汉综合征 |
英文名称 | Sheehan's Syndrome |
定义 | 因产后大出血导致垂体前叶缺血性坏死,引起多种激素分泌不足的疾病 |
病因 | 产后大出血(如胎盘早剥、子宫破裂等),导致垂体供血不足 |
发病人群 | 多见于产妇,尤其是产后出血严重的女性 |
主要症状 | 月经紊乱或闭经、泌乳障碍、乏力、体重下降、性欲减退、皮肤苍白等 |
常见并发症 | 垂体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功能不全等 |
诊断方法 | 病史回顾、激素水平检测(如FSH、LH、TSH、ACTH等)、MRI检查 |
治疗方法 | 激素替代治疗(如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雌激素等) |
预后情况 | 早期诊断并规范治疗可改善生活质量,但需长期服药 |
预防措施 | 重视产后出血的及时处理,加强产科监护 |
三、注意事项
席汉综合征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在产后大出血的高危人群中仍需高度警惕。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与评估。患者应定期复查激素水平,根据医生指导调整用药,避免因激素缺乏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大多数患者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