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组成方歌伤寒论】《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由东汉张仲景所著,内容涵盖外感病与内伤病的辨证施治。其中,“炙甘草汤”是治疗心阴不足、气血两虚所致心悸、脉结代等症的重要方剂。本文将对“炙甘草汤”的组成、功效及方歌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炙甘草汤简介
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原用于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等症,属阴阳两虚、气血不足之证。其组方严谨,配伍精当,常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心肌炎、神经衰弱等病症。
二、炙甘草汤组成
药物名称 | 用量(原文) | 功效 |
炙甘草 | 二两 | 补中益气,调和诸药 |
生地黄 | 一斤 | 滋阴养血,清热生津 |
桂枝 | 三两 | 温阳通脉,助阳化气 |
麦冬 | 三两 | 养阴润燥,清心除烦 |
阿胶 | 三两 | 补血滋阴,润肺止咳 |
麻仁 | 一升 | 润肠通便,养心安神 |
人参 | 三两 | 益气固脱,补脾养肺 |
大枣 | 十枚 | 补中益气,调和营卫 |
> 注:以上为《伤寒论》原文中炙甘草汤的药物组成及用量,实际临床应用中可根据病情适当调整。
三、炙甘草汤方歌
为了便于记忆,古人编有方歌:
> 炙甘草汤参桂麦,地黄阿胶麻枣合;
> 补心养血调阴阳,脉结代兮悸自瘥。
此歌诀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本方的组成与主治功能。
四、炙甘草汤功效与主治
- 功效:滋阴养血,益气通阳,调和阴阳。
- 主治:心阴不足,气血两虚,心悸怔忡,脉结代,舌淡红少苔,或伴有口干、乏力、失眠等症状。
五、炙甘草汤现代应用
在现代中医临床中,炙甘草汤常用于以下情况:
- 心律不齐、房室传导阻滞
- 心肌炎后遗症
- 神经衰弱、失眠多梦
- 术后体虚、气血不足者
六、总结
炙甘草汤作为《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具有补益心阴、调和气血、温阳通脉的功效,适用于多种因阴阳失调、气血不足引起的心系疾病。其组成严谨,配伍合理,方歌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与传承。
七、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方名 | 炙甘草汤 |
出处 | 《伤寒论》 |
组成 | 炙甘草、生地黄、桂枝、麦冬、阿胶、麻仁、人参、大枣 |
功效 | 滋阴养血,益气通阳,调和阴阳 |
主治 | 心悸、脉结代、气血两虚、心阴不足 |
方歌 | 炙甘草汤参桂麦,地黄阿胶麻枣合;补心养血调阴阳,脉结代兮悸自瘥。 |
现代应用 | 心律不齐、心肌炎、神经衰弱、术后体虚等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炙甘草汤的组成、功效及临床应用,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