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首选药】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是一种起源于心室的快速心律失常,可能危及生命。在治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药物至关重要。以下是对室性心动过速常用首选药物的总结。
一、药物分类与作用机制
药物名称 | 药理分类 | 作用机制 | 适应症 | 常见不良反应 |
利多卡因 | 钠通道阻滞剂 | 抑制心室肌细胞钠离子内流,延长有效不应期 | 急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心梗后) | 头晕、低血压、嗜睡 |
胺碘酮 | 多通道阻滞剂 | 阻断钠、钾、钙通道,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不应期 | 持续性或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 心动过缓、甲状腺功能异常 |
普鲁卡因胺 | 钠通道阻滞剂 | 抑制钠离子内流,降低心肌兴奋性 | 慢性室性心律失常 | 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 |
美西律 | 钠通道阻滞剂 | 抑制心室肌钠离子通道,改善传导 | 慢性室性心律失常 | 恶心、眩晕、乏力 |
伊布利特 | 钾通道阻滞剂 | 延长心肌复极时间,抑制房室结传导 | 急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预激综合征 | 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速 |
二、临床应用建议
1. 急性发作期:首选药物为利多卡因或胺碘酮,尤其适用于心肌梗死后的室性心动过速。
2. 慢性维持治疗:可考虑使用普鲁卡因胺、美西律等,但需密切监测副作用。
3. 特殊情况:如合并预激综合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应避免使用维拉帕米等药物,而选择伊布利特或胺碘酮。
三、注意事项
- 药物选择需结合患者基础疾病、心功能、电解质水平等因素。
- 使用过程中需监测心电图变化,尤其是QT间期延长风险。
- 长期用药需定期评估疗效与安全性,必要时进行药物调整。
综上所述,针对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以确保疗效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