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过敏性紫癜(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HSP)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特征的免疫介导性疾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以及肾脏受累。其中,紫癜性肾炎(HSPN)是HSP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长期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预后等方面对过敏性紫癜及其肾炎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归纳整理,便于读者理解与记忆。
一、病因
项目 | 内容 |
病因 | 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常与感染(如细菌、病毒)、药物、食物等过敏原有关 |
发病机制 | 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血管损伤 |
二、临床表现
症状 | 描述 |
皮肤紫癜 | 多见于下肢和臀部,呈对称分布,压之不褪色 |
关节症状 | 关节红肿、疼痛,多为游走性,常见于膝、踝关节 |
腹部症状 | 腹痛、恶心、呕吐,严重时可有肠出血或肠穿孔 |
肾脏损害 | 血尿、蛋白尿,严重者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 |
三、诊断方法
检查项目 | 说明 |
血常规 | 可见白细胞升高,血小板正常 |
尿常规 | 可见血尿、蛋白尿 |
肾功能检查 | 如肌酐、尿素氮等,评估肾功能 |
肾脏超声 | 观察肾脏大小、结构变化 |
肾活检 | 确诊紫癜性肾炎的“金标准” |
四、治疗原则
类型 | 治疗措施 |
一般治疗 | 卧床休息,避免过敏原,控制感染 |
对症治疗 | 使用抗组胺药缓解瘙痒,止痛药缓解关节痛 |
免疫抑制治疗 | 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用于重症患者 |
肾脏保护 | 控制血压,使用ACEI/ARB类药物减少蛋白尿 |
五、预后
项目 | 内容 |
儿童预后 | 多数预后良好,但约20%-30%可能出现慢性肾病 |
成人预后 | 相对较差,部分患者可能进展至终末期肾病 |
影响因素 | 肾脏受累程度、治疗时机、是否合并高血压等 |
总结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免疫相关性疾病,虽然多数患者病情较轻,但其可能引发的紫癜性肾炎却不可忽视。早期识别、及时干预和规范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必要时进行肾活检以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
通过上述内容的梳理,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该病的基本情况,有助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知水平和临床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