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结果表明匹伐他汀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33来抑制皮肤癌和胰腺癌
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常用的降胆固醇药物)可能阻断与慢性炎症导致的癌症发展有关的特定途径。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慢性炎症是全球癌症的主要原因,”资深作者、医学博士、哲学博士、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癌症免疫学和皮肤生物学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哈佛医学院皮肤病学副教授 Shawn Demehri 说道。
“我们研究了环境毒素如何引发皮肤和胰腺中易患癌症的慢性炎症,”Demehri 说道,他也是 2023-2028 年鲍勃和丽塔戴维斯家族 MGH 研究学者。“此外,我们还研究了安全有效的疗法来阻断这一途径,以抑制慢性炎症及其癌症后遗症。”
Demehri 及其同事的研究依赖于细胞系、动物模型、人体组织样本和流行病学数据。该团队的细胞实验表明,环境毒素(如接触过敏原和化学刺激物)会激活两条相连的信号通路,即 TLR3/4 和 TBK1-IRF3 通路。这种激活会导致白细胞介素 33 (IL-33) 蛋白的产生,这种蛋白会刺激皮肤和胰腺的炎症,从而导致癌症的发展。
研究人员在筛选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物库时发现,一种名为匹伐他汀的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阻断 TBK1-IRF3 信号通路的激活来有效抑制 IL-33 表达。在小鼠中,匹伐他汀可抑制环境诱发的皮肤和胰腺炎症,并防止炎症相关胰腺癌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