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脏介入手术过程】小儿心脏介入手术是一种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技术,通过导管将器械送入心脏内部进行修复或改善血流。相比传统开胸手术,这种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以下是该手术过程的简要总结及关键信息表格。
一、手术过程总结
1. 术前准备
患儿需进行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X光等),以明确心脏结构异常的具体位置和程度。医生会评估患儿的病情,并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术前还需进行血液检查、过敏测试等,确保手术安全。
2. 麻醉与穿刺
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医生会在患儿的腹股沟或颈部血管处进行穿刺,插入一根细长的导管。
3. 导管进入心脏
导管通过血管被引导至心脏,利用X光透视(心血管造影)来定位病变部位。在此过程中,医生会注入少量造影剂,使心脏结构在屏幕上清晰可见。
4. 介入操作
根据不同的病变类型,医生可能会使用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封堵器放置等方式进行治疗。例如,对于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常用封堵器进行闭合;对于狭窄的瓣膜,则可能使用球囊扩张术。
5. 术后观察与恢复
手术结束后,导管会被移除,穿刺部位加压包扎。患儿需要在恢复室观察一段时间,随后转入普通病房。一般情况下,住院时间为1-3天,具体视病情而定。
6. 随访与复查
术后需定期复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以监测心脏功能和手术效果。
二、关键信息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手术名称 | 小儿心脏介入手术 |
| 适应症 | 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
| 麻醉方式 | 全身麻醉 |
| 穿刺部位 | 腹股沟或颈部血管 |
| 使用设备 | 导管、球囊、封堵器、支架等 |
| 手术时长 | 1-3小时(根据病情复杂程度) |
| 住院时间 | 1-3天 |
| 术后恢复 | 通常较快,多数患儿可在几天内恢复正常活动 |
| 风险与并发症 | 出血、感染、导管损伤、心律失常等(发生率较低) |
| 术后随访 | 定期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
三、总结
小儿心脏介入手术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治疗手段,适用于多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优势在于微创、恢复快、疗效确切,已成为现代儿科心脏病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家长在选择此类手术时,应充分了解手术风险与预期效果,并与专业的心脏病团队密切配合,确保患儿得到最佳治疗。
以上就是【小儿心脏介入手术过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