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鹅口疮】一、
婴儿鹅口疮,又称新生儿鹅口疮或口腔念珠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口腔疾病,主要由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引起。该病多发于出生后1个月内,尤其是早产儿、免疫力较低的婴儿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儿童更容易患病。
症状主要包括口腔内出现白色斑块,类似奶渍,不易擦除,可能伴有轻微疼痛或进食困难。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感染扩散,影响婴儿的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婴儿口腔清洁、避免滥用抗生素、母亲哺乳期间注意个人卫生等。治疗方法以局部抗真菌药物为主,如制霉菌素溶液,同时需遵医嘱进行治疗。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疾病名称 | 婴儿鹅口疮 |
别名 | 新生儿鹅口疮、口腔念珠菌感染 |
病原体 |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
发病年龄 | 多见于出生后1个月内的婴儿,尤其是早产儿 |
主要症状 | 口腔内白色斑块、不易擦除、可能伴有疼痛、进食困难 |
易感人群 | 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母乳喂养的母亲有念珠菌感染 |
传播途径 | 母婴垂直传播、不洁的奶瓶或玩具等 |
诊断方法 | 医生通过临床观察及必要时取分泌物做真菌培养 |
治疗方式 | 局部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保持口腔清洁 |
预防措施 | 注意卫生、避免滥用抗生素、哺乳期母亲保持清洁 |
是否传染 | 不直接传染,但可通过母婴传播 |
并发症 | 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咽喉炎、食道感染等 |
治疗周期 | 一般3-7天,视病情严重程度而定 |
三、温馨提示
家长在发现婴儿口腔异常时应及时就医,切勿自行用药。日常护理中应注重婴儿口腔清洁,定期消毒奶瓶、奶嘴等用品,有助于减少鹅口疮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