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骨水泥手术怎么做】“打骨水泥手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治疗方式,主要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脊柱压缩骨折或某些肿瘤引起的骨骼病变。该手术通过向受损的骨骼内注入骨水泥(骨粘合剂),以增强骨骼强度、缓解疼痛并恢复功能。以下是对“打骨水泥手术怎么做”的详细总结。
一、手术概述
项目 | 内容 |
手术名称 | 骨水泥注射术 / 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或椎体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 |
适应症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肿瘤性骨折、骨转移等 |
目的 | 缓解疼痛、稳定骨骼、恢复活动能力 |
优势 | 微创、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
二、手术步骤(以椎体成形术为例)
1. 术前评估
-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确认骨折部位和程度。
- 评估患者是否有手术禁忌症,如严重心肺疾病或凝血障碍。
2. 麻醉方式
- 一般采用局部麻醉,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轻度镇静。
3. 穿刺定位
- 在X光引导下,医生将细针插入椎体骨折部位。
4. 注入骨水泥
- 将液态骨水泥通过针管缓慢注入椎体内,直至填充裂隙。
5. 术后观察
- 手术结束后,患者需在医院观察数小时,确保无并发症。
6. 康复与随访
- 通常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
- 定期复查,评估骨水泥稳定性及骨骼恢复情况。
三、常见风险与并发症
项目 | 说明 |
骨水泥渗漏 | 可能进入血管或神经周围,引发严重后果 |
感染 | 罕见,但可能发生于穿刺部位 |
疼痛持续 | 部分患者术后仍感不适,需进一步处理 |
神经损伤 |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影响神经功能 |
四、术后护理建议
-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 避免剧烈运动或负重活动,根据医生建议逐步恢复。
- 如出现发热、红肿、剧烈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五、总结
“打骨水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或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通过规范操作和术后管理,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显著的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如有相关症状,建议尽早咨询专业骨科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