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种中药名称一览表】在中医药学中,中药种类繁多,每种药材都有其独特的药性和用途。为了便于学习和参考,本文整理了一份包含140种常见中药的名称列表,并简要说明其主要功效,帮助读者对中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一、
中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相关中医典籍,常见的中药约有数百种,其中不乏疗效显著、应用广泛的品种。本文选取了140种具有代表性的中药,涵盖解表、清热、祛湿、活血、补益等多种类别,旨在为初学者或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参考资料。
这些中药不仅在传统中医中占据重要地位,也在现代医学研究中被不断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了解这些药物的基本信息,有助于更好地掌握中医药的应用原则和配伍规律。
二、140种中药名称一览表(按拼音排序)
序号 | 中药名称 | 功效简介 |
1 | 人参 |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 |
2 | 黄芪 |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 |
3 | 当归 |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
4 | 川芎 |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
5 | 白术 | 健脾燥湿,利水消肿 |
6 | 茯苓 |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
7 | 甘草 | 和中缓急,润肺止咳 |
8 | 熟地黄 |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
9 | 枸杞子 | 滋补肝肾,明目润肺 |
10 | 黄连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11 | 黄芩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12 | 栀子 |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
13 | 连翘 |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
14 | 蒲公英 | 清热解毒,利尿散结 |
15 | 金银花 |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
16 | 板蓝根 |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
17 | 大青叶 |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
18 | 鱼腥草 | 清热解毒,排脓消肿 |
19 | 三七 |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
20 | 丹参 | 活血调经,祛瘀止痛 |
21 | 红花 |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
22 | 桃仁 |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
23 | 五灵脂 |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
24 | 乳香 |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 |
25 | 没药 |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
26 | 牛膝 | 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 |
27 | 鸡血藤 | 补血活血,舒筋活络 |
28 | 川牛膝 | 补肝肾,活血通经 |
29 | 地龙 | 通络止痛,平喘利尿 |
30 | 全蝎 | 息风镇痉,攻毒散结 |
31 | 蜈蚣 | 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
32 | 蕲蛇 | 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
33 | 乌梢蛇 | 祛风通络,止痒止痛 |
34 | 木瓜 | 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
35 | 桑枝 | 祛风湿,通经络 |
36 | 忍冬藤 | 清热解毒,疏风通络 |
37 | 秦艽 | 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 |
38 | 防己 | 祛风湿,利水消肿 |
39 | 独活 |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
40 | 威灵仙 | 祛风湿,通经络,消痰饮 |
41 | 豨莶草 | 祛风湿,利关节,解毒 |
42 | 络石藤 |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
43 | 青风藤 | 祛风湿,通经络 |
44 | 海风藤 | 祛风湿,通经络 |
45 | 雷公藤 | 祛风除湿,活血消肿 |
46 | 伸筋草 |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
47 | 石斛 | 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
48 | 玉竹 | 养阴生津,润肺止咳 |
49 | 麦冬 |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
50 | 生地黄 |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
51 | 玄参 | 清热凉血,滋阴降火 |
52 | 知母 |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
53 | 芦根 |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 |
54 | 天花粉 | 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
55 | 石膏 |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
56 | 栀子 |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
57 | 竹叶 | 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
58 | 芦荟 | 清肝泻火,通便杀虫 |
59 | 甘松 | 开郁醒脾,理气止痛 |
60 | 香附 | 疏肝解郁,调经止痛 |
61 | 佛手 | 疏肝理气,和中化痰 |
62 | 陈皮 |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
63 | 青皮 |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
64 | 枳实 | 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
65 | 厚朴 | 行气消积,燥湿化痰 |
66 | 木香 |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
67 | 乌药 |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
68 | 丁香 | 温中降逆,温肾助阳 |
69 | 小茴香 | 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
70 | 荜茇 |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
71 | 肉桂 |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
72 | 干姜 |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
73 | 吴茱萸 |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 |
74 | 花椒 |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
75 | 高良姜 | 温中散寒,止痛止呕 |
76 | 白芷 |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 |
77 | 羌活 |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
78 | 防风 | 解表散风,胜湿止痛 |
79 | 荆芥 | 解表散风,透疹止痒 |
80 | 麻黄 |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
81 | 桂枝 | 发汗解肌,温经通阳 |
82 | 紫苏 |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
83 | 生姜 |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 |
84 | 薄荷 | 疏风散热,清利头目 |
85 | 菊花 | 疏风清热,平肝明目 |
86 | 桑叶 | 疏风清热,清肝明目 |
87 | 蒲公英 | 清热解毒,利尿散结 |
88 | 大青叶 |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
89 | 金银花 |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
90 | 连翘 |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
91 | 黄连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92 | 黄芩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93 | 栀子 |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
94 | 金银花 |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
95 | 连翘 |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
96 | 黄连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97 | 黄芩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98 | 栀子 |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
99 | 甘草 | 和中缓急,润肺止咳 |
100 | 人参 |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 |
101 | 黄芪 |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 |
102 | 当归 |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
103 | 川芎 |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
104 | 白术 | 健脾燥湿,利水消肿 |
105 | 茯苓 |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
106 | 熟地黄 |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
107 | 枸杞子 | 滋补肝肾,明目润肺 |
108 | 五味子 |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 |
109 | 山茱萸 | 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
110 | 五倍子 | 敛肺涩肠,收汗止遗 |
111 | 乌梅 | 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
112 | 诃子 |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 |
113 | 金樱子 | 固精缩尿,涩肠止泻 |
114 | 芡实 | 健脾止泻,益肾固精 |
115 | 莲子 | 养心安神,健脾止泻 |
116 | 薏苡仁 | 健脾渗湿,清热排脓 |
117 | 薄荷 | 疏风散热,清利头目 |
118 | 菊花 | 疏风清热,平肝明目 |
119 | 桑叶 | 疏风清热,清肝明目 |
120 | 薄荷脑 | 清凉止痒,提神醒脑 |
121 | 冰片 | 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
122 | 麝香 | 开窍醒神,活血通络 |
123 | 雄黄 |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 |
124 | 硫磺 | 泻下攻积,解毒杀虫 |
125 | 硼砂 | 清热解毒,消肿防腐 |
126 | 石灰 |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 |
127 | 硫酸镁 | 导泻通便,利胆退黄 |
128 | 硫酸铜 | 杀虫止痒,解毒消炎 |
129 | 碘伏 | 消毒杀菌,清洁伤口 |
130 | 高锰酸钾 | 消毒防腐,清洗创面 |
131 | 双氧水 | 消毒杀菌,清洁伤口 |
132 | 碘酒 | 消毒杀菌,预防感染 |
133 | 酒精 | 消毒杀菌,清洁皮肤 |
134 | 麻油 | 润肠通便,滋养肌肤 |
135 | 芝麻油 | 润肠通便,滋养肌肤 |
136 | 菜籽油 | 润肠通便,保护血管 |
137 | 花生油 | 润肠通便,增强免疫力 |
138 | 葵花籽油 | 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血管 |
139 | 菜油 | 润肠通便,保护肝脏 |
140 | 芝麻 | 润肠通便,滋补肝肾 |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种中药的具体用法、配伍禁忌或现代药理研究,可查阅《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等专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