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溶血性黄疸名词解释】ABO溶血性黄疸是一种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性疾病,主要发生在母亲为O型血、婴儿为A型或B型血的情况下。这种疾病是新生儿黄疸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点是胆红素水平迅速升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核黄疸。
一、ABO溶血性黄疸概述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性疾病,表现为黄疸 |
发病机制 | 母亲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破坏胎儿红细胞 |
常见血型组合 | 母亲O型,婴儿A型或B型 |
发病时间 | 出生后24小时内至数天内 |
主要表现 | 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 |
严重程度 | 轻度至重度不等,严重者可致脑损伤 |
二、发病机制详解
1. 血型不合:母亲为O型血,体内含有抗A和抗B抗体,若胎儿为A型或B型血,则母体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
2. 红细胞破坏:这些抗体攻击胎儿的红细胞,导致红细胞溶解,释放大量未结合胆红素。
3. 胆红素代谢异常: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无法有效处理大量胆红素,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引起黄疸。
三、临床表现
症状 | 描述 |
黄疸 | 皮肤、巩膜发黄,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 |
贫血 | 面色苍白,心率增快 |
肝脾肿大 | 可触及肝脏或脾脏增大 |
精神状态改变 | 严重时可能出现嗜睡、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
四、诊断方法
方法 | 说明 |
血型检测 | 确定母婴血型是否相符 |
胆红素测定 | 测定血液中胆红素水平 |
网织红细胞计数 | 判断红细胞破坏程度 |
直接Coombs试验 | 检测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抗体 |
五、治疗与预防
治疗方式 | 说明 |
光疗 | 通过蓝光照射促进胆红素分解 |
输注白蛋白 | 增加胆红素结合能力 |
换血疗法 | 严重病例使用,快速降低胆红素水平 |
预防措施 | 孕期进行血型筛查,必要时提前干预 |
六、注意事项
- ABO溶血性黄疸通常比Rh溶血轻,但仍需密切监测。
-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进行黄疸筛查。
- 若发现黄疸加重或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
总结:ABO溶血性黄疸是因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性疾病,常见于O型母亲与A型或B型婴儿之间。该病以黄疸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及时诊断和治疗是关键,避免发展为核黄疸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