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天竺黄简介】天竺黄,又名竹黄、天竹黄,是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或华思劳竹(Dendrocalamus sinicus)等竹类植物的分泌物,通常在竹节处形成黄色结晶状物质。其性味甘、寒,归心、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风定惊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高热神昏、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等症状。
天竺黄作为传统中药材,因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良好的临床效果,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下面是对天竺黄的基本信息和药用特点的总结: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天竺黄 |
别名 | 竹黄、天竹黄 |
拉丁学名 | Bambusa textilis 或 Dendrocalamus sinicus 等竹类植物分泌物 |
性味 | 甘、寒 |
归经 | 心、肝经 |
功效 |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风定惊 |
主治 | 高热神昏、惊风抽搐、咽喉肿痛、吐血、衄血等 |
用法用量 | 煎服,3~6克;研末冲服,1~2克 |
使用注意 | 脾胃虚寒者慎用 |
现代研究 | 含有多种黄酮类、酚酸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镇静等作用 |
综上所述,天竺黄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不仅在古代中医中有重要地位,在现代医学研究中也展现出良好的药理活性。合理使用天竺黄,能够有效辅助治疗多种疾病,但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