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术怎么做】胸腔闭式引流术是一种用于治疗气胸、血胸或胸腔积液的常见外科操作,主要目的是通过引流管将胸腔内的气体或液体排出,恢复肺部的正常膨胀功能。该操作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由专业医护人员完成。
一、操作步骤总结
步骤 | 操作内容 |
1 | 术前准备:评估患者病情,确定适应症;签署知情同意书;备好器械和药物(如局部麻醉药、消毒液等)。 |
2 | 体位与定位: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通常选择第5肋间腋中线或第2肋间锁骨中线作为穿刺点。 |
3 | 消毒与麻醉:对穿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局部麻醉。 |
4 | 穿刺与置管:用穿刺针穿刺胸壁,确认进入胸腔后,置入引流导管并固定。 |
5 | 连接引流装置:将引流导管连接至水封瓶或其他引流系统,确保密闭性。 |
6 | 术后观察与护理:密切观察引流液颜色、量及患者呼吸情况,记录引流数据,防止感染或并发症。 |
二、注意事项
- 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感染。
- 引流管需保持通畅,定期检查是否脱落或堵塞。
- 若出现大量出血、持续漏气或患者呼吸困难,应立即处理。
- 术后需定期更换敷料,观察有无渗液或红肿。
三、适应症与禁忌症
项目 | 内容 |
适应症 | 气胸、血胸、胸腔积液、脓胸、术后引流等。 |
禁忌症 | 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穿刺部位感染等。 |
四、常见并发症
并发症 | 简要说明 |
感染 | 由于操作不当或护理不到位引起。 |
出血 | 穿刺过程中损伤血管所致。 |
肺损伤 | 穿刺过深或位置不当可能损伤肺组织。 |
引流管脱落 | 未妥善固定或患者活动导致。 |
胸腔闭式引流术虽然操作相对简单,但其安全性与效果依赖于规范的操作流程和细致的术后管理。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和引流方式,并在术后持续关注患者反应,及时调整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