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中药百度百科】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其性味甘、苦,微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消肿散结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乳腺炎、黄疸、尿路感染等症状。
蒲公英的基本信息总结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 | 蒲公英 |
拉丁学名 | 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 |
别名 | 黄花地丁、婆婆丁、奶汁草 |
性味 | 甘、苦,微寒 |
归经 | 肝、胃经 |
功效 |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消肿散结 |
主治 | 感冒、咽喉肿痛、乳腺炎、黄疸、尿路感染等 |
用法用量 | 煎服,10-15克;外用适量 |
药材来源 | 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干燥全草 |
采集季节 | 夏季开花前或刚开花时采收 |
蒲公英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蒲公英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现代研究也证实了其多种药理作用。例如:
- 抗菌抗病毒:对多种细菌和病毒具有抑制作用。
- 保肝护肝:有助于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胆汁分泌。
- 利尿通淋:可用于缓解水肿和泌尿系统疾病。
- 增强免疫: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抗炎症反应。
此外,蒲公英还可作为食材,如制作蒲公英茶、凉拌菜等,兼具营养与保健功能。
注意事项
虽然蒲公英药性平和,但并非人人适用。体质偏寒、脾胃虚寒者应慎用,以免引起腹泻或不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也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综上所述,蒲公英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不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还具备一定的食疗作用。合理使用,可有效辅助治疗多种常见疾病,是中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