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指血液突然流入大脑表面的蛛网膜下腔,压迫脑组织并影响神经功能。该病常见于中青年人群,尤其是女性,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SAH通常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但也可能因外伤、血管畸形或其他原因导致。
以下是关于SAH的总结性内容,结合关键信息以表格形式呈现: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血液进入脑部蛛网膜下腔,压迫脑组织,属于一种急性脑血管事件。 |
病因 | 常见原因包括: 1. 颅内动脉瘤破裂 2. 脑血管畸形 3. 外伤性出血 4. 血液系统疾病(如凝血障碍) |
症状 | 典型表现包括: 1. 突发剧烈头痛(“雷击样头痛”) 2. 恶心、呕吐 3. 意识障碍或昏迷 4. 颈项强直 5. 眼部症状(如视力模糊、复视) |
诊断方法 | 1. 头部CT扫描(首选) 2. 腰椎穿刺(检测脑脊液中的红细胞) 3. 脑血管造影(明确出血原因) 4. MRI/MRA辅助检查 |
治疗原则 | 1. 急性期稳定生命体征 2. 止血与降颅压治疗 3. 手术治疗(如动脉瘤夹闭或介入栓塞) 4. 预防再出血及并发症 |
预后 | 预后与发病时间、出血量、是否及时治疗密切相关。早期诊断和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
预防措施 | 1. 控制高血压 2. 戒烟限酒 3. 定期体检,筛查动脉瘤 4. 避免头部外伤 |
小结: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突发性强、病情危急的脑血管疾病,主要由动脉瘤破裂引起。患者常表现为剧烈头痛,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生存率和减少后遗症的关键。日常生活中应重视高血压控制和定期健康检查,以降低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