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筛窦炎是一种常见的鼻窦疾病,属于慢性鼻窦炎的一种类型。它主要发生在筛骨内的筛窦区域,该部位位于鼻腔的上方,左右各一,由多个小气房组成。当这些气房因感染、过敏或其他因素长期受到刺激时,就可能引发慢性炎症。
与急性筛窦炎不同,慢性筛窦炎的病程较长,症状较为隐匿,常常容易被忽视或误诊。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性的鼻塞、流脓涕、嗅觉减退、头痛以及面部压迫感等症状。这些症状在早晨或夜间可能会加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质量。
慢性筛窦炎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鼻中隔偏曲、鼻息肉、过敏性鼻炎、免疫力低下等。此外,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或湿度较低的环境中,也容易诱发慢性筛窦炎的发生。
诊断慢性筛窦炎通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医生可能会通过鼻内镜检查来观察鼻腔和筛窦的情况,同时也会建议进行CT扫描,以更清晰地了解筛窦的病变程度。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需要进行鼻窦分泌物的细菌培养,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
治疗慢性筛窦炎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有抗生素、鼻用糖皮质激素、黏液溶解剂等,用于控制炎症、减轻症状和促进排泄。对于病情较重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通过微创方式清除病变组织,恢复鼻窦的通气和引流功能。
预防慢性筛窦炎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鼻腔卫生。避免接触过敏原、戒烟限酒、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适当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等,都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总之,慢性筛窦炎虽然不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鼻息肉、中耳炎、甚至颅内感染等。因此,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