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一种由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引发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疾病最早在中国被发现,并逐渐引起了全球医学界的关注。该病的主要特征是高热、血小板减少以及白细胞减少,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病因与传播途径
SFTS的病因主要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这种病毒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给人类。携带病毒的蜱虫叮咬人体后,病毒便进入人体内,从而引发感染。此外,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也可能导致病毒传播,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
高危人群
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感染SFTS,但从事农业活动或经常在野外工作的人群由于更频繁地暴露于蜱虫环境中,因此感染风险较高。此外,老年人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一旦感染,病情往往更为严重。
临床表现
患者通常会在蜱虫叮咬后7-14天内出现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会发现患者的血小板和白细胞数量显著下降,这是该病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
预防措施
预防SFTS的关键在于避免蜱虫叮咬。使用驱虫剂、穿着长袖衣物、定期检查身体是否有蜱虫附着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同时,对于从事野外工作的人员,应加强健康监测,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
结语
尽管SFTS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但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风险。公众应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共同构建健康的生态环境。对于疑似病例,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同样至关重要,以防止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