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肠胃炎是什么病】小儿急性肠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该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尤其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是导致儿童脱水和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疾病概述
定义:
小儿急性肠胃炎是指胃肠道因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通常以胃肠道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
常见病因:
- 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
- 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 寄生虫感染:如贾第虫;
- 饮食不当:如暴饮暴食、食用不洁食物;
- 药物刺激:某些抗生素可能引发胃肠反应。
高发人群:
- 6个月至5岁的婴幼儿;
- 免疫力较弱的儿童;
- 集体生活环境中(如幼儿园)的儿童。
传播途径:
- 粪-口途径;
- 接触污染的物品或水源;
- 与感染者密切接触。
二、临床表现
| 症状 | 描述 |
| 腹泻 | 大便次数增多,呈水样或稀糊状 |
| 呕吐 | 可能频繁,常伴有胃内容物 |
| 发热 | 一般为低热,少数可出现高热 |
| 腹痛 | 腹部不适或绞痛,多位于脐周 |
| 脱水 | 表现为口干、尿少、皮肤弹性差等 |
| 食欲减退 | 吃饭不香,甚至拒绝进食 |
三、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 病史询问:近期是否有饮食不洁、接触病人等;
- 体格检查:观察精神状态、腹部压痛等;
- 实验室检查:粪便常规、病原体检测等。
治疗方法:
- 对症治疗:补液、止泻、止吐等;
- 抗感染治疗:如为细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
- 支持治疗:保证营养摄入,防止脱水;
- 休息与护理:避免交叉感染,保持卫生。
四、预防措施
| 预防方式 | 说明 |
| 注意饮食卫生 | 不吃生冷、不洁食物; |
| 勤洗手 | 尤其在饭前便后; |
| 避免接触患者 | 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
| 定期消毒 | 对玩具、餐具进行清洁; |
| 增强体质 | 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 |
五、注意事项
- 若孩子出现持续高热、严重脱水、精神萎靡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 不建议自行使用抗生素,需遵医嘱;
- 治疗期间应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 家长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总结:
小儿急性肠胃炎虽常见,但通过合理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大多数患儿都能较快康复。家长应提高警惕,注意日常卫生和饮食管理,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患病风险。
以上就是【小儿急性肠胃炎是什么病】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