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肠梗阻】儿童肠梗阻是指由于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导致肠管扩张、积气和积液的一种急症。常见于婴幼儿,病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将对儿童肠梗阻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进行简要总结。
一、病因分类
病因类型 | 常见原因 |
机械性肠梗阻 | 肠旋转不良、肠套叠、先天性肠闭锁或狭窄、肠肿瘤、异物等 |
麻痹性肠梗阻 | 感染、手术后、电解质紊乱、神经系统疾病等 |
血运性肠梗阻 | 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 |
二、典型临床表现
症状 | 描述 |
腹痛 | 阵发性绞痛,哭闹不安 |
呕吐 | 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能为胆汁或粪样液体 |
腹胀 | 腹部膨胀,叩诊鼓音 |
排便异常 | 可能出现停止排便或排出少量黏液、血丝 |
全身症状 | 发热、脱水、精神萎靡等 |
三、常用诊断方法
诊断方法 | 说明 |
体格检查 | 观察腹部形态、压痛、肿块等 |
影像学检查 | X线腹部平片、超声、CT等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电解质、尿常规等 |
内镜检查 | 如怀疑肠套叠可进行结肠镜检查 |
四、治疗原则
治疗类型 | 适用情况 | 注意事项 |
非手术治疗 | 轻度麻痹性肠梗阻、早期肠套叠 |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禁食、胃肠减压 |
手术治疗 | 机械性肠梗阻、肠坏死、保守治疗无效 | 需及时手术解除梗阻,避免感染扩散 |
五、预后与预防
多数儿童在及时诊断和治疗后预后良好。但若延误诊治,可能导致肠穿孔、腹膜炎、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后果。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是否有腹痛、呕吐、排便异常等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总结:
儿童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症,需根据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早期识别、及时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家长应提高警惕,掌握基本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