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是什么】在临床医学中,肾功能评估是诊断和治疗肾脏疾病的重要依据。其中,24小时尿肌酐清除率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估算肾脏的滤过功能。该指标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血液和尿液中的肌酐浓度,结合尿量计算得出。
一、什么是24h内生肌酐清除率?
24h内生肌酐清除率(24-hour creatinine clearance)是指在24小时内,肾脏将血浆中的肌酐从体内清除的能力。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因此其清除率可以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大小。
二、计算公式
24h内生肌酐清除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
\text{肌酐清除率} = \frac{\text{尿肌酐浓度} \times \text{24小时尿量}}{\text{血肌酐浓度} \times 1.73}
$$
其中:
- 尿肌酐浓度:单位为 mg/dL 或 μmol/L
- 24小时尿量:单位为 mL
- 血肌酐浓度:单位为 mg/dL 或 μmol/L
- 1.73:为标准化的体表面积系数,用于将结果换算为标准体表面积下的清除率
三、计算步骤简要说明
1. 收集24小时内的全部尿液,记录总尿量。
2. 测定尿液中肌酐的浓度。
3. 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酐浓度。
4.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肌酐清除率。
四、肌酐清除率参考值
肌酐清除率(mL/min) | 临床意义 |
>90 | 正常肾功能 |
60–89 | 轻度肾功能减退 |
30–59 | 中度肾功能减退 |
15–29 | 重度肾功能减退 |
<15 | 肾衰竭 |
五、注意事项
- 24小时尿肌酐清除率需要准确收集尿液,避免漏尿或重复采集。
- 饮食、运动等因素可能影响肌酐水平,建议在检测前保持正常饮食和活动。
- 对于某些患者(如严重水肿、心功能不全),可能不适合进行24小时尿液收集。
六、总结
24h内生肌酐清除率是评估肾功能的一种经典方法,其公式为:
$$
\text{肌酐清除率} = \frac{\text{尿肌酐浓度} \times \text{24小时尿量}}{\text{血肌酐浓度} \times 1.73}
$$
该方法简单、实用,但需注意尿液收集的准确性与个体差异。对于临床医生而言,结合其他检查(如eGFR、尿蛋白等)可更全面地判断肾功能状态。
项目 | 内容 |
概念 | 24小时尿肌酐清除率用于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 |
公式 | $ \text{肌酐清除率} = \frac{\text{尿肌酐浓度} \times \text{24小时尿量}}{\text{血肌酐浓度} \times 1.73} $ |
参考范围 | >90: 正常;<15: 肾衰竭 |
注意事项 | 准确收集尿液,避免干扰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