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破石别名是什么】穿破石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功效,在民间和传统医学中应用广泛。由于其名称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很多人对其别名感到好奇。下面将对“穿破石”的别名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一、穿破石的简介
穿破石,学名为 Pteris semipinnata L.,属于蕨类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其根茎或全草可入药,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等症状。因其形态特征明显,且药用价值较高,被广泛采收和使用。
二、穿破石的常见别名
根据各地的叫法和习惯,穿破石有多种不同的别名,以下为常见的几种:
别名 | 地区/来源 | 说明 |
鸡骨草 | 广东、广西 | 因其根茎细长如鸡骨而得名 |
背阴草 | 湖南、贵州 | 多生长于背阴处,故称背阴草 |
石上青 | 江苏、浙江 | 常见于岩石缝隙中,叶色青翠 |
金锁匙 | 云南、四川 | 叶片形状类似钥匙,颜色金黄 |
穿石草 | 云南、福建 | 因其能穿透石头生长而得名 |
铁线蕨 | 华北、东北 | 叶片细长如铁线,多生于石缝 |
蛇舌草 | 江西、湖南 | 叶片形似蛇舌,常用于清热解毒 |
石韦 | 江苏、安徽 | 与另一种植物“石韦”易混淆,但药用部位不同 |
三、总结
穿破石虽然名称统一,但在不同地区有着丰富的别名,这些别名往往与其生长环境、形态特征或药用功能有关。了解这些别名有助于更好地识别和使用该药材。在实际应用中,建议结合植物特征和产地信息,避免误认。
如需进一步确认某地所称“穿破石”是否为同一种植物,可参考其植物学特征或咨询专业中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