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原因是什么】产后出血是产妇在分娩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毫升(或剖宫产超过1000毫升)的情况,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了解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有助于及时识别和处理,降低母婴风险。
一、
产后出血的发生通常与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所有产后出血的70%以上。此外,胎盘残留、产道裂伤、凝血功能异常等也是重要的诱因。通过早期识别和有效干预,可以显著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和危害。
二、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汇总表
序号 | 原因类型 | 具体表现与说明 |
1 | 子宫收缩乏力 | 子宫肌肉无法有效收缩,导致血管无法闭合,出血量大,常发生在难产、多胎妊娠等情况中。 |
2 | 产道损伤 | 分娩过程中产道撕裂或会阴裂伤,可能涉及阴道、宫颈或外阴部位,造成大量出血。 |
3 | 胎盘因素 | 包括胎盘滞留、胎盘粘连、胎盘植入等,影响子宫正常复旧,导致持续性出血。 |
4 | 凝血功能障碍 | 如羊水栓塞、重度子痫前期、前置胎盘等,可能引发凝血机制异常,导致难以止血。 |
5 | 子宫过度膨胀 | 多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等情况,使子宫肌层过度拉伸,影响收缩能力。 |
6 | 感染 | 产后感染如子宫内膜炎,可能影响子宫恢复,增加出血风险。 |
7 | 药物因素 | 使用某些药物(如前列腺素类药物)可能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出血。 |
三、结语
产后出血虽然危险,但通过规范的产前检查、合理的分娩管理以及及时的产后观察,大多数情况是可以预防或控制的。产妇在产后应密切注意自身状况,如有异常出血、头晕、心慌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