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内镜术是什么手术】一、
ESD(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一种先进的微创手术技术,主要用于治疗早期胃肠道肿瘤,如早期胃癌、结直肠癌等。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ESD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该手术通过内镜在消化道黏膜层进行精准切除,能够完整地将病变组织剥离并取出,有助于病理学评估和减少复发风险。
ESD适用于病灶较小、未侵犯肌层的早期肿瘤患者。医生需具备丰富的内镜操作经验,并在专业团队的支持下完成。虽然ESD技术成熟,但仍有并发症风险,如出血、穿孔等,因此术前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全称 |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
适用部位 | 胃、食管、结直肠等消化道部位 |
主要用途 | 治疗早期胃肠道肿瘤(如早期胃癌、结直肠癌) |
手术方式 | 通过内镜进行黏膜层剥离,完整切除病变组织 |
优点 | 创伤小、恢复快、保留器官功能、术后生活质量高 |
缺点 | 手术难度大、需要高技能操作者、存在出血或穿孔风险 |
适应症 | 病灶局限于黏膜层或浅层黏膜下层,无淋巴结转移迹象 |
禁忌症 | 病变范围过大、已侵犯肌层、有严重基础疾病无法耐受手术 |
术后恢复 | 多数患者可在1-2天内出院,恢复期较短 |
并发症 | 出血、穿孔、感染、术后狭窄等 |
三、总结:
ESD内镜术是一项针对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尤其适合希望保留器官功能、追求快速康复的患者。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但仍需在专业医疗团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手术安全和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