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的穴位都是有哪些】小儿推拿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常用于调理儿童常见的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夜啼等问题。在进行小儿推拿时,选择正确的穴位至关重要。以下是对小儿推拿常用穴位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常用穴位分类及作用
1. 头面部穴位
多用于治疗头痛、发热、鼻塞、惊风等症。
2. 胸腹部穴位
常用于调理脾胃、止咳化痰、缓解腹胀等。
3. 背部穴位
有助于增强体质、调节脏腑功能。
4. 四肢穴位
多用于退热、安神、疏通经络等。
二、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表
穴位名称 | 所属部位 | 功效 | 推拿手法 |
百会 | 头顶中点 | 清热醒脑、安神定惊 | 按揉、轻拍 |
风池 | 后颈两侧凹陷处 | 解表散寒、清热止痛 | 按揉 |
肺俞 | 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 | 宣肺止咳、调气理肺 | 按摩 |
脾俞 | 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 | 健脾和胃、助消化 | 按摩 |
肾俞 | 背部第2腰椎棘突下 | 补肾益气、强筋骨 | 按摩 |
四神聪 | 头顶四角(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 | 安神定志、醒脑开窍 | 按揉 |
太阳 | 眉梢与外眼角之间 | 缓解头痛、疏风解表 | 按揉 |
印堂 | 眉心中央 | 开窍醒神、镇静安神 | 按揉 |
天门 | 前额发际至眉心连线 | 清热开窍、提神醒脑 | 推擦 |
风府 | 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 | 解表散寒、通络止痛 | 按揉 |
三阴交 | 内踝尖上3寸 | 健脾利湿、调经止痛 | 按摩 |
足三里 | 外膝眼下3寸 | 健脾和胃、补气养血 | 按摩 |
大椎 | 第7颈椎棘突下 | 解表散寒、通阳祛风 | 按揉 |
八邪 | 手背侧第一、二掌骨间 | 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 按摩 |
八风 | 手背侧第二、三掌骨间 |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 按摩 |
三、注意事项
- 小儿肌肤娇嫩,推拿力度应轻柔,避免用力过猛。
- 推拿前应保持手部清洁,可使用适量润肤油或按摩膏。
- 若孩子有皮肤破损、感染或严重疾病,应暂停推拿并咨询专业医师。
- 推拿宜在饭后1小时进行,避免空腹或饱腹操作。
通过以上穴位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改善小儿常见病症状,促进身体健康。家长在进行推拿时,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操作,以确保安全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