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大便的特点是什么】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多发于婴幼儿,尤其是2岁以下的儿童。该病是指一段肠管及其系膜套入相邻的肠腔内,导致肠道梗阻、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可引起肠坏死。在临床表现中,大便的变化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
一、
小儿肠套叠患者的大便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 果酱样大便:这是最典型的特征,表现为大便呈暗红色或紫红色,质地如果酱,常伴有黏液和血丝。
- 间歇性排便:患儿可能在发病初期排便正常,随后出现间歇性的排便困难或完全停止。
- 血便与黏液混合:大便中常混有血液和黏液,颜色多为鲜红或暗红。
- 无粪质: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无粪质”现象,即排便时仅有少量黏液或血,无正常粪便成分。
- 伴随其他症状:如腹痛、呕吐、腹部肿块等,进一步提示病情严重。
这些大便特点有助于医生初步判断是否为肠套叠,并结合影像学检查(如腹部B超)进行确诊。
二、表格展示
大便特点 | 描述说明 |
果酱样大便 | 大便呈暗红色或紫红色,质地如果酱,常伴有黏液和血丝 |
间歇性排便 | 排便不规律,有时正常,有时困难或完全停止 |
血便与黏液混合 | 大便中混有血液和黏液,颜色多为鲜红或暗红 |
无粪质 | 排便时仅有少量黏液或血,缺乏正常粪便成分 |
持续时间 | 多发生于发病后数小时内,若未及时治疗,症状会逐渐加重 |
注意:以上内容基于临床观察和医学资料整理,具体诊断仍需结合医生的专业判断及辅助检查结果。如果发现孩子出现类似症状,应尽快就医,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