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问答 >

什么是膜性肾炎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作者:爱钻牛角尖儿

什么是膜性肾炎】膜性肾炎,又称为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是一种以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为主要特征的肾脏疾病。它属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一种类型,常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水肿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该病多发于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群,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其病因复杂,既有原发性的,也有继发于其他系统性疾病(如自身免疫病、感染、肿瘤等)的情况。治疗上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处理,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以及必要时的透析或肾移植。

一、膜性肾炎的基本信息总结

项目 内容
中文名称 膜性肾炎
英文名称 Membranous Nephritis / Membranous Nephropathy
病因 原发性或继发性(如自身免疫病、感染、肿瘤等)
发病人群 多见于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
主要症状 大量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血压
诊断方法 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肾活检
治疗方式 免疫抑制剂、ACEI/ARB类药物、对症支持治疗
预后情况 可缓解或进展为肾功能不全,部分患者需透析或移植

二、膜性肾炎的特点与分类

1. 原发性膜性肾炎

- 病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 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2. 继发性膜性肾炎

- 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乙型肝炎、恶性肿瘤等患者。

- 病因明确,治疗需针对原发病。

三、膜性肾炎的治疗策略

治疗方向 具体措施
药物治疗 使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使用ACEI/ARB类药物控制蛋白尿
对症治疗 补充白蛋白、利尿、控制血压、调节血脂
生活管理 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过度蛋白质摄入、适量运动
监测随访 定期检查尿蛋白、肾功能、血压等指标

四、膜性肾炎的预后与注意事项

- 大多数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可以稳定病情,但部分患者会逐渐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 应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定期复查。

- 若出现明显水肿、尿量减少或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膜性肾炎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早期发现、科学治疗是控制病情的关键。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